法暖网>首页 > 合同纠纷

商业合同诉讼时效几年

时间:2022-07-30 03:32:30 作者:作者:穆凌寒 浏览115次

商业合同诉讼时效几年,诉讼时效的6个要点,民法典这样规定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转自:天津高法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有效期间内的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带来败诉的风险。

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并非为了鼓励债务人拖延义务履行,也并非鼓励债务人不劳而获、不履行债务,而在于:

(1)稳定财产关系,避免财产关系长久处于不确定状态。

(2)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行使权利,说明权利人已不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

(3)有利于法院更好地收集证据,解决纠纷。

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年代久远的案件可能因取证困难等原因难以解决。

二、《民法典》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要点解析:

诉讼时效期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它是《民法典》规定的普遍适用于应当适用时效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时效期间,根据本条规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为3年。

第二类是特别诉讼时效期间,它是《民法典》及其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适用于某些民事法律关系、不同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特定时效期间,根据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原理,特别时效优先于普通时效适用。

第三类是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它是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规定的时效期间,根据本条时效规定,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其中,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遭受侵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被称为主观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且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规定,因此也被称为客观诉讼时效期间。

本条第1款中“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是对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不同于三年普通时效期间的规定。例如,《民法典》第594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三、三种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则是什么?

《民法典》第189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19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191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要点解析:

《民法典》第189条是关于同一债务分期履行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点的规定。分期履行合同之债属于非一次性履行之债,指在同一份合同中约定,对债务分期履行,根据债务的发生时间不同,分期履行合同之债可以分为定期重复给付的债务和分期履行的债务。

《民法典》第190条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点的规定。适用本条需注意其与最长诉讼时效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的法定代理关系存续可能超过20年。此时,恢复完全行为能力的权利人能否主张请求权呢?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第2款的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方面,法定代理关系终止,诉讼时效期间刚开始起算;而另一方面,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了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这实际上就属于《民法典》第188条第2款规定的“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对超过20年诉讼时效期间存在正当事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191条是关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点的规定。本条中未成年人的范围不等同于不完全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16周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但其仍然是未成年人,其遭受性侵害适用本条的规定。

四、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有哪些?

《民法典》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要点解析:

法律之所以规定时效中止,主要为防止因权利人非因自身原因造成诉讼时效届满,保证权利人有足够时间主张权利。

根据本条规定,诉讼时效中止包括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内。

(2)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3)诉讼时效中止须发生中止的事由。

(4)权利人在中止事由发生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

五、哪些诉讼请求不适用时效规定?

《民法典》第196条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要点解析:

依据本条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类型主要有: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原《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都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作了规定,《民法典》对这些基本规则都予以了肯定和沿用。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原《物权法》第34条(现《民法典》第235条)明确规定了返还财产请求权。由于登记具有公示力和公信力,故不动产物权和其他能够依法登记的动产物权适用本条规定,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与弱势群体利益密切相关,义务人若以诉讼时效经过为由不支付上述费用将使权利人的生活没有保障,不仅违背公序良俗规则,更是有违基本人文关怀,故对这三金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本项规定为兜底条款,以满足审判实务复杂多样性的要求。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上述规则与本条规定并不冲突,可以继续适用。

六、诉讼时效的中断

《民法典》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要点解析:

原《民法总则》在总结我国理论研究成果和吸收先进实务经验的基础上,对诉讼时效中断制度作了科学规定。

较原《民法通则》的规定,其主要修改有:其一,明确了申请仲裁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这是吸收司法解释的经验做法的结果;

其二,新增了“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以更符合当前及今后审判实际;

其三,对于权利人主张权利及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作了进一步明确,在表述上更加科学严谨;

其四,针对诉讼时效中断后的时效起算问题,明确了对于通过诉讼、仲裁等程序的情形,时效起算点为“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民法典》总则编对原《民法总则》的规定予以沿用。

对上述内容,《民法典》第197条进一步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采取协议的形式给以变更的,不发生法律效力。同时,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也不能预先放弃,否则也属无效。

商业合同诉讼时效几年,货款拖欠多久可以起诉

当客户(债务人)拖欠货款时,供应商(债权人)应如何收回欠款?当债权人准备采取法律渠道时,他需要注意如何收集和确定证据?债权人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才能向法院立案?徐宝同律师团队根据处理拖欠货款纠纷的经验,并从法院审理的角度提出了实务建议,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当客户未能在期限内支付货款时,首先进行谈判。如果谈判失败,他需要通过法律渠道收取货款。一般来说,他通过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付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拖欠货款不付款,什么时候可以起诉。

首先看你和客户是否就付款时间达成了明确的协议,如果达成明确的协议,超过约定的时间可以立即起诉;

如果双方没有约定付款时间,可以随时要求付款,也可以给客户一定的宽限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起诉索要货款,最好在诉讼时效内起诉,不能超过诉讼时效,即3年。

二、要求付款需要什么证据。

正常情况下,证据是王道,也可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中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和检查记录。

起诉要求付款的证据一般包括:双方签订的交易合同、借据、交货单、对账单、入库单、还款承诺书或还款计划等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或交易关系存在的书面证明。如果付款人是公司法人,上述凭证一般需要加盖公章或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相应授权代表人签字确认;如果付款人是自然人,最好保留身份证复印件,上述文件也需要签字,否则另一方可能不承认,增加诉讼风险。

诉讼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一定要做好准备,尽量不要打没有准备的战斗!

三、起诉的必要程序。

1.起草民事诉状,整理证据。

民事诉状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身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法律文书,要求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作出裁决。在立案时,民事诉状的数量通常是被告人的数量。所有证据也需要在立案前整理。由于一些法院必须支付证据目录,因此应提前整理证据。

2.向管辖法院提交立案材料。

在法院的立案法院或诉讼服务中心,有一个备案窗口,准备备案材料在窗口,一些法院需要排队立案,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可以申请网上备案,或在网上约定备案时间。

3.向法院支付诉讼费。

法院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将出具受理通知书和缴费通知书,缴纳诉讼费。

4.等待开庭。

在成功支付诉讼费用后,这意味着案件的成功。法院立案法院已将案件材料送交法院,并分发给具体的办案法官。法官将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出开庭传票。

5.收到判决书或调解书。

法院依法审理后,法官将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者双方在开庭时同意调解的,法院也可以根据双方的调解方案作出调解。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调解书不能上诉,双方可以依法提出上诉。

四、民事诉状的内容。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起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姓名、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及其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四)证据及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及住所。

徐宝同律师,上海锦坤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律师协会(IBA)理事,亚洲代替性纠纷解决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仲裁员,泰国国际仲裁中心(THAC)仲裁员。徐宝同律师团队专注公司、商事、股权、合同诉讼及仲裁争端解决,十余年法院审判实务及规则研究经验。本文不能视为对特定案件的法律建议或意见,仅为笔者团队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法院的裁判规则。如你遇到法律问题,可以联系徐宝同律师,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

阅读全文
相关问答
栏目热点